訪客人數





 
現在位置:首頁資訊新知
電動車鉛酸電池壽命早夭的原因探討
電動車鉛酸電池壽命早夭的原因探討
 
一、電池工作原理
 
        鉛酸電池充放電過程是電化學反應過程;充電時硫酸鉛形成氧化鉛,放電時氧化鉛還原回硫酸鉛。
 
        而硫酸鉛是一種非常容易結晶的物質,當電池中電解液的硫酸鉛濃度過高或靜態閒置時間過長時,
就會結成團狀小晶體,這些小晶體再吸引周圍的硫酸鉛,就
像滾雪球般形成惰性的大結晶,之後的
硫酸鉛在充電時不但不能再還原成氧化鉛,
還會沉澱附著在電極板上,造成電極板工作面積下降,
這一現象叫硫化,也就是
所謂的『老化』。這時電池容量會逐漸下降,直至無法使用。
 
        當硫酸鉛大量堆集時還會吸引鉛微粒形成鉛枝,正負級板間的鉛枝搭接就造成電池短路。
 
        如果極板表面或密封塑殼有縫隙,硫酸鉛結晶就會在這些縫隙內堆積,並產生膨脹張力,最終
使極板斷裂脫落或外殼破裂,造成電池不可修復性物理損壞。
 
        所以,導致鉛酸電池失效和損壞的主要原因,就是電池本身無法避免的硫化。
 
 
二、電自車特殊工作環境
 
        凡是鉛酸電池在過程中都會產生硫化現象,但其他用途領域上的鉛酸電池卻比電自車上使用的
鉛酸電池的壽命更長久,這是因為電自車的工作環境更容易讓鉛酸
電池造成硫化。
 
(1) 深度放電
     用在汽車上的鉛酸電池只是在點火時單向放電,點火後發電機會對電池自動充電,不造成電池
     深度放電。而電自車在騎行時不可能充電,經常會超過 60%的深度
放電,深度放電時硫酸鉛濃度
     增加,硫化就會相當嚴重。
 
(2) 大電流放電
     電自車以 20公里時速巡航一般是用 4A的電流,這值已超過其他用途領域的電池工作電流,而超速
     超載的電自車的工作電流就更大。
     電池製造商都進行過 1C充電 70%,2C放電 60%的循環壽命試驗。經過這樣的壽命試驗,可達到
     充放電循環 350次壽命的電池很多,但是實用上的效果就差很多了。
     這是因為大電流工作增加了 50%的放電深度,電池會加速硫化。
     所以電動三輪車的電池壽命更短,工作電流達 6A以上。
 
(3) 充放電頻率高
     用在備載供電領域的電池,如果一年停 8次電,10年也才做到 80次循環充電壽命,而電自車一年
     充放電循環 300次以上很正常。
 
(4) 短時充電
     由於電自車是交通工具,可充電的時間不多,要在 8小時內完成 36V或 48V的 20AH充電,
     
這就必須提高充電電壓(單槽為 2.7~ 2.9V),當充電電壓超過單槽電池的析氧電壓(2.35V)
     或析氫電壓(2.42V)時,電池就會因過度析氧而開閥排氣,造成失水,使電解液濃度增加,
     電池硫化現象加重。
 
(5) 放電後不能及時充電 
     作為交通工具,電自車的充電及放電被完全分離開來,放電後很難有條件及時充電,而放電形成
     的大量硫酸鉛如果超過半小時不充電還原為氧化鉛,就會硫化結成
晶體。
 
 
三、電自車組配件規格
 
        多數車量的控制器都留了一個線損插頭,很多店家會以拔除限速器來招攬消費者。
        這樣的車子在超限速行駛時電留非常大,會嚴重縮短電池壽命。
 
        12V鉛酸電池的最低保護電壓為 10.5V,如果是 36V電池組,最低保留電壓就是31.5V,目前大多數
車廠採用的控制器欠壓保護電壓都是 31.5V。表面上看這是正確的,
但實際上當 36V電池組只剩下 31.5V
電壓時,由於電池組低容量時,肯定就會有一個
電池電壓低於 10.5V,該電池就處於過放電狀態。
這時過放電的電池容量急遽下降,
這時對電池的損傷影響不僅僅是該顆電池,而是影響整組電池的壽命。
 
        其實,在電池電壓低於 32V到 27V間,可以行駛的距離不到 2公里,而對電池的損傷卻非常大。
只要出現這樣的情況累計 10次後,電池容量就會低於標稱容量的 70%
。另外,一些消費者發現電池
在欠電時,等 10分鐘後,電池又有電了,就又給電行駛
,這對電池破壞更大,而大多數車廠的說明書
都沒有給予警告。
 
        目前多數控制器內部都有可變電阻器,而這可變電阻器的振動誤差是比較嚴重的。在價格競爭中,
面對更注重車輛外表的消費者,很少有車輛採用抗振動的精密多圈
電阻器,所以會發生振動後有誤差
也是正常的。
 
 
四、充電設備
 
        業界廣為流傳的一句話,就是:『電池不是用壞的,而是充壞的』。
 
        為了滿足電自車電池的短時高容量充電,在三段式恒壓限流充電中,不得不通過提高恒壓值到
2.47~ 2.49V。這樣,會超過電池正極板析氧電壓和負級板析氫電壓。
 
        一些充電器製造商的產品為了降低充電時間的需求,提高了恒壓轉浮充的電流,而使得充電指示燈
顯示滿電後,還沒有充滿電,就靠提高浮充電壓來彌補。這樣,
很多充電器的浮充電壓超過單槽電壓
2.35V,這樣在浮充階段還在大量析氧。而電池
的氧循環又不好,這樣在浮充階段有會不斷的排氣。
恒壓值高了,保證了充電時間,
但是犧牲的是失水和硫化。
 
        在改善電池的板柵合金、提高析氧電位、改善氧循環功能,提高密封反應效率的基礎上,控制充電
最高充電電壓在 2.42V以下,也就是在析氫電位以下。這樣做必然
會導致充電時間的延長,這就必須
在大電流充電(限流充電)的狀態下,加入去極化
的負脈衝,改善電池的充電接受能力,在大電流充電時
可以多充入一些電量,縮短充電
時間。
 
        70%的 2C電流充電,是電池在充電接受能力比較大時,對電池採用大電流充電,對電池的損傷
較小。電池基本上沒有高於嚴重析氫電壓。一旦高於析氧電壓,電池
也會快速失水。使用這類充電器,
必須採用連續充放電,如果中途停止幾天充電,
電池就會產生比較嚴重的硫化而提前失效。
 
        而消費者使用電池,是無法保證每次使用以後,都能夠及時充電,一年以內發生數次沒有及時充電的
情況,電池的硫化就會累積。多數充電器製造商都說車廠因價格
因素不接受可以保證電池壽命的充電器。
但反觀大車廠也可能買不到好的充電器,
因為充電器製造商把充電器的功能誇大了...
 
 
五、其它
 
(1) 電池組匹配
     電池在單顆測試中,可獲得較好的數據,但對串聯後的電池組來說,由於容量、開路電壓、荷電狀態、
     硫化程度各不同,這差異化會在串聯電池組中被擴大,
狀態較差的單顆電池最終會影響到整組電池。
 
(2) 庫存電池
     電池從在生產線上充電,到消費者購車後配車使用這段期間,要經過很多環節,間隔時間甚至會長達
     數月,這段期間由於沒對電池進行補充電維護,自放電產生的
硫酸鉛大量堆積結晶,消費者剛買的
     新電池都可能是已經老化甚至近報廢的電池。
 
(3) 保修品
     電池廠商在執行保固作業時,對回收電池並不是完全淘汰。不良電池返回後,電池廠商重新進行
     充放電檢驗,在檢驗中往往會發現有 60%以上的單顆電池是不符合
出保固返回的條件。其原因也就是
     在串聯電池組中,個別的電池效能落後形成整組
電池效能下降而引起整組返回。
     不少電池廠商對返回電池進行重新配組後,又重新提供給消費者作為保修品,以提高電池有效利用率,
     延緩報廢期限,減少出保固成本的損失。